2025年4月23日,上海車展準時拉開帷幕。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舞臺之上,豐田也展示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新款汽車,其中有全球首次亮相的廣汽豐田鉑智7,還有以全矩陣形式登場的bZ家族。然而,在本屆車展現場,豐田展臺最吸引眼球的不只是這些新車,還有一眾年輕的中國工程師。

在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介紹過后,聚光燈聚焦到了柳文斌、王君華等被豐田中國內部稱作Regional - Chief Engineer(RCE)的中國首席工程師身上。而在這一情況背后,豐田正在進行一項對跨國車企來說尤為艱難的權力移交——把豐田產品研發的決策權從日本總部轉移到中國本土,以達成“立全球,更中國”的品牌目標。
自研發環節至制造階段,豐田作出“更貼合中國”的決策。
在發布會現場,豐田官方正式公布了“ONE R&D”研發體系,該體系的核心在于對在華研發資源予以重新整合:把一汽豐田、廣汽豐田、比亞迪豐田這三家合資企業的研發部門,和獨資的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(IEM by TOYOTA)合并成一個統一的整體。

對于豐田中國而言,這表示以往分散于長春、廣州、深圳等地區的研發力量,會首次構建起跨企業協同的技術聯盟,成為豐田向中國“放權”的堅實根基。緊接著,源于豐田的CE(首席工程師)制度,會在中國演變成RCE(中國首席工程師)體制。
決策權由日本名古屋轉移至中國意味著什么呢?據相關介紹,目前豐田中國團隊能夠自行確定智能座艙、三電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方向了。
據官方消息,鉑智3X、bZ5等車型的開發已全權交由柳文斌、王君華等本土工程師負責,他們在產品定義、生產銷售等全流程中握有決策權。

對于那些鐘情于豐田品質的消費者而言,這一制度不必引發過多擔憂,原因在于其本質并非單純的“權力下放”。RCE既要傳承豐田“安全可靠、品質優良”的特性,還要達成“中國式的發展演變”。比如,鉑智3X駕駛輔助系統的改良,是在豐田安全品質的全球標準基礎上,進一步針對中國復雜路況展開專項優化。
除研發體系外,豐田“更貼合中國”的決心在管理體系至生產制造等各個方面均有體現。比如,把原本依照日方標準開展的零部件驗證流程,轉變為能適配中國供應商的快速認證機制;在銷售環節,豐田還依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,縮短新車上市的時間周期,選用更具本土特色的銷售策略。這些細節都充分表明,豐田本土化的深度已覆蓋全產業鏈。
產品實現全方位的再度升級,依據中國市場需求來明確技術發展路徑
在這屆上海車展當中,豐田展臺最受關注的新車當屬全球首次亮相的鉑智7,而且它本身恰恰是豐田所公布的改革愿景的一個具體呈現,它是由廣汽集團、廣汽豐田、IEM by TOYOTA聯合研發的BEV旗艦車型。

作為豐田旗下首款配備華為鴻蒙座艙的汽車,鉑智7的車載系統引入了更貼合中國用戶使用習慣的應用服務體系。這一舉措不僅進一步增強了車型的競爭力,其背后也是RCE團隊對中國市場開展更深入調研后做出的選擇。
另外,在本屆上海車展的展示臺上,豐田還推出了“活力系列”和“城市系列”的改款方案,這些方案由中國工程師的創意引領,展現出對中國消費趨勢的精確把握。前者增添了車頂行李架導軌、220V外放電接口等適合戶外使用的配置,后者則通過精簡中控按鍵、增大儲物空間來滿足城市通勤的需求。
